会议专题

珠江三角洲微体生物群的环境意义

珠江三角洲是主要由西江、北江和东江在珠江口湾内堆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自晚更新世开始形成.微体生物是珠江河口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中的重要组分,是重建第四纪环境变化极为有效的指标.本文样品取自PD孔岩心,钻孔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E:113o28(35((,N:22o53(41((),孔深17m.代表约25,100年以来的沉积.PD孔中见有孔虫6属10种,根据其地层分布特征,由下而上可划分3个有孔虫组合:(1)Ammonia beccarii-Ammonia tepida组合(15.7-13.5m);(2)Ammonia beccarii-Elphidium advenum组合(13.5-11.2m);(3)Ammonia beccarii-Arenoparrella aisatica组合(6.0-2.5m).PD孔的介形类共7属9种,但丰度较低,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代表.根据微体生物分布特征,并结合有机碳、氮以及磁化率数据,PD孔晚第四纪沉积可划分为6个沉积环境阶段。

微体生物群 有孔虫 介形类 晚第四纪 珠江三角洲 环境演化 沉积环境

董艺辛 刘春莲 杨小强 陈亮 严伟术 庄畅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州,510275

国内会议

2006年粤港珠江口地区地质研讨会

广东中山

中文

6-8

2006-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