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圈养大熊猫的呆板行为、粪便可的松水平以及与环境富集的关系

呆板行为(Stereotypic behavior)普遍见于圈养动物,对其行为发生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报道,但是对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却存在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环境富集较差,即似自然环境刺激物的缺少是诱发动物表现呆板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表现呆板行为的动物体内可的松的水平会明显升高(Maple and Perkins,1996).然而有关呆板行为与激素水平尤其是升高的可的松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环境中刺激物多少的关系却研究较少.这里我们假设呆板行为因环境中缺少相应的自然刺激物导致的紧张而发生,而且不受发情状态的影响.根据这个假说,我们可以做出以下四个假设:1)呆板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不随繁殖状态而变化;2)呆板行为的发生与粪便中可的松的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3)通过人为增加刺激物改变环境富集条件可以减少呆板行为的发生,并降低动物体内的可的松水平.为验证上述四个假设,本文于2003年3月至7月在北京动物园对4只成年个体(1雄3雌)的呆板行为和粪便可的松水平进行了观察和监测.行为观察采用聚焦动物取样法(Focal sampling method)。

圈养大熊猫 呆板行为 环境富集 粪便可的松

刘娟 陈玥 郭立然 古波 刘慧 侯安燕 刘学锋 孙立新 刘定震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北京动物园,北京,100044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Central Washington University,Ellensburg,WA 98926-7537,USA

国内会议

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第三届全国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7-8

2006-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