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蛋白质分子印迹的研究

本文对蛋白质分子印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分子印迹技术(MIT)是用来制备对于特定物质(如药物小分子,氨基酸、蛋白质等)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聚合物的技术.它萌芽子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真正的开端是1972年,Wulff及其同事成功制备了以糖为模板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当时他采用的方法是共价法,合成的聚合物与所要分离的物质结合与分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比较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直到1993年Mosbash等研究了茶碱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且在<nature>上发表了的相关研究报道,MIT真正地发展起来.发展初期,分子印迹技术主要都是针对于小分子物质(如药物)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其成功地应用于色谱分离、固相萃取、抗(受)体模拟、模拟酶催化、生物传感器等多个领域.目前,如何将分子印迹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有大量研究者投入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蛋白质类大分子作为分子印迹模板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分子结构容易发生变化,印迹合成后不容易去除以及不易回收利用,特别是对于价格比较高的蛋白,会造成成本变高的问题.困难是存在的,但是研究者们在不断地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并且已经成功印迹了多种蛋白质,如牛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蛋白酶等.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印迹 印迹模板

于爽 罗爱芹 耿利娜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化分析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2007年大连国际色谱学术报告会

大连

中文

113-115

2007-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