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超声斑点跟踪显像评价房室顺序起搏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评价房室顺序起搏及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人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应用超声斑点跟踪显像技术分别检测房室顺序起搏AAI模式病人10例(A组)、房室顺序起搏DDD模式病人10例(B组)、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病人10例(C组)及正常对照组10例(D组)的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段及心尖段16个节段的位移、速度及应变指标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所得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 结果:左心室16节段径向速度均值及径向应变均值与EF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1,0.497;左心室EF值、收缩期16节段径向位移峰值均数、径向速度峰值均数与径向应变峰值均数在四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收缩期左心室不同节段径向位移、径向速度与径向应变峰值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B组与D组相比,径向位移峰值在左心室下壁基底段(5.11±1.77 VS 8.53±2.96)、间隔基底段(4.00±2.59 VS 7.11±2.28)及间隔心尖段(5.06±1.96 VS 7.79±2.54)降低,径向应变峰值在下壁心尖段(14.69±9.82 VS 34.06±10.48)及间隔心尖段(15.69±11.64 VS 37.20±12.2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及C组与D组相比左心室各个节段的径向位移、径向速度与径向应变峰值均无统计学差异.C组内:尖侧壁径向速度较除尖前壁、中段后壁、中段下壁、基底前壁、基底侧壁及基底前间隔外左心室其它节段降低. 结论:房室顺序起搏DDD模式时,左心室下壁及间隔的基底段和心尖段收缩功能降低,而AAI模式时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没有明显改变.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左心室尖侧壁收缩功能降低.

超声斑点跟踪显像 起搏器 传导阻滞 左心室 收缩功能 超声心动

邓燕 孟庆国 尹立雪 李春梅 罗安果 左明良 李爽 王珊 余洋 王正阳

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心动图室,成都,610071

国内会议

2006和谐开发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会议

四川都江堰

中文

298-305

2006-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