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着斑激酶参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粘着斑激酶磷酸化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的关系. 研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术后再狭窄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非内皮剥脱对照组(CN)、内皮剥脱术后4天(4d)、8天(8d)、16天(16d)和24天组(24d).取内膜剥脱部位血管段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Western blolt方法检测FAK总含量及磷酸化型FAK的含量,最后密度扫描分析. 研究结果:CN组可检测到少量FAK,主要是以非磷酸化形式存在;4d组FFAK和磷酸化FAK含量均明显升高(37%、68%,ves CN组,P<0.05),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FAK和磷酸化型FAK含量显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FAK在术后第8天达到峰值,一直持续到术后第16天,此后开始下降;磷酸化型FAK峰值出现在术后16天,在峰值水平上持续时间较短.形态学观察显示,术后8天可见新生内膜中局灶性细胞增殖,术后16~24天内膜呈弥漫性增厚. 研究结论:FAK参与大鼠血管内膜剥脱术后血管重塑,血管新生内膜中细胞增生的程度与磷酸化型FAK及FAK总含量的变化密切相关.
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管重塑 粘着斑激酶
程芳洲 鲍翠玉 彭绩 柯俊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咸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咸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院 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67-69
2007-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