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老年低体温症的门诊综合防治

医学上将老年人的体温持续在35℃以下,称为老年低体温症.老年低体温症患者是冬季常见的疾病.资料表明,60岁以上的人,在气候恶劣的冬季,其死亡率增加60%.老年低体温症的发生原因,除了不良习惯、嗜好和药物影响外,主要是机体内环境因素.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产热减少,对外界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差;皮肤血管老化,收缩功能降低;老年人进食量减少,机体代谢功能减弱产热量少,致使老年人进入严冬以后体温下降.老年人体温降到35~36℃时,自述寒冷,表现为嗜睡、无精打采.若低于35℃时,临床表现有皮肤苍白,摸上去有冰凉的感觉,有时还能发生紫癜或水疱,面部肿胀,肌肉僵硬,很少有寒战反应,甚至出现意识障碍,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心跳减慢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导致心跳骤停而猝死.近年来,由于医学的发展,老年医学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老年人因冬季”低体温症”而死亡,易被误认为心肺疾病引起.调查表明,年龄越大,患病率和病死率越高,且并发症多.因此,对老年低体温症进行系统而科学的防治,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基层门诊部综合防治老年低体温症的问题作分析。

老年低体温症 门诊防治 体温调节功能 老年医学 并发症 饮食疗法 药物疗法

杨春燕

山东省军区门诊部,山东,济南,250013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军保健医学学术研讨会

四川峨眉

中文

203-204

200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