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沙漠-黄土边界带800kaBP环境图谱的土壤学构建

位于我国中、西部的黄土风尘沉积以其序列长(2.5Ma)、面积广(黄土、次生黄土100多万km2)而著称于世.我国从黄土中提取古环境变化信息的工作也以2002年我国著名黄土学者刘东生院士荣获世界泰勒环境奖,2004年2月荣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02年Nature登载中国风尘沉积始于22MaB.P等为重要标志,在过去全球变化(PAGES)研究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使得黄土沉积成为与海洋沉积、冰芯同等重要的第四纪古环境三大支柱记录之一.然而,综观既往黄土研究,在许多研究领域仍待加强和深入,其中环境变化的代用指标更是亟待推陈出新.从一般意义上讲,环境变化指标是衡量环境变化及其幅度的标尺和根基.作为本应用以反映区域差异、时序变化的标准不应该过多地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作为研究环境变化的根基和中心,环境变化指标的形成机制也必须经得起多学科的验证。本文研究 我国沙漠-黄土边界带800kaBP环境图谱的土壤学构建。

沙漠黄土边界带 环境图谱 土壤学 风尘沉积 环境变化指标

隋玉柱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青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青岛,266000

国内会议

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

西宁

中文

567-577

2004-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