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大豆合理群体结构的研究
以2个杂交大豆品种1号和2号为试材,分别在不同生态区域和不同种植方式下,设置3~5个密度进行试验,通过对其产量、叶面积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探讨杂交大豆合理的群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部中晚熟生态区(梨树)的小垄双行种植方式下,杂交豆1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20~22.5株/m2,并且结荚期最大叶面积系数为6.0左右,光合生产率达到5.0 g/(m2·d)以上,鼓粒期叶面积仍维持在5.8以上,平均光合生产率3.5 g/(m2·d)以上,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015kg/hm2.在东部中熟生态区(桦甸)的等距点播单行扎眼种植方式下,杂交豆2号最适宜的群体结构为15株/m2,并且结荚期叶面积系数达到6.5左右,鼓粒期仍然维持在5.0以上,平均光合生产率为3.5 g/(m2·d),此群体结构下的产量达到3 513 kg/hm2.
杂交大豆 群体结构 种植方式
闫晓艳 邱强 石一鸣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吉林,公主岭,13610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34-139
2006-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