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普通话双音节中第二音节辅音对第一音节韵母/u/共振峰轨迹的影响

吴宗济、孙国华”1”最早对普通话音节中元音与辅音间协同发音进行了研究.汉语中,对于语流中的某个音节来说,协同发音主要取决于相邻前一音节末尾的元音,以及相邻后一音节首的辅音”2”.颜景助”3”在研究中发现,双音节在音节之间形成一个共振峰过渡段,过渡段的前边界各个共振峰的频率数值等于前音节结尾的相应共振峰的目标值,而其后边界的各个共振峰的频率数值等于后音节起始的相应共振峰的目标值.一般来说,前音节元音为音位与后音节起始元音音位的舌位相距越大,这种共振峰过渡也越明显,其过渡时长越长.本文探讨了普通话双音节中第二音节辅音对第一音节韵母/u/共振峰轨迹的影响.

普通话 双音节 声学

王孟杰 于水源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声学研究所,北京,100024

国内会议

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

厦门

中文

387-388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