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聚(L-赖氨酸)-聚乙二醇-聚(L-赖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对基因治疗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运送载体的局限性使得目前对疾病基因治疗的目标无法完美实现。聚阳离子由于带正电易与DNA 结合而被开发为非病毒载体,但是单一的聚阳离子片段在生物体内易发生聚集被原生质体清除,改进方法是与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都很好的聚乙二醇(PEG )片段共聚,可增加其分散性和循环时间。 本文所选用的阳离子片段是生物可降解性的聚赖氨酸,降解产物是人体生存必需的氨基酸。设计成PLL-PEG-PLL 的三嵌段结构,增加阳离子片段的长度,希望能更好的压缩DNA ,利于形成的复合物进入细胞。合成过程以N ε -苄氧羰基赖氨酸与三光气为原料,反应生成环化酸酐。环化酸酐与双端氨基聚乙二醇发生开环聚合生成聚(N ε -苄氧羰基赖氨酸)-聚乙二醇-聚(N ε -苄氧羰基赖氨酸),由于加入环化酸酐和PEG 的比例不同,得到阳离子片段长度不同的共聚物。在33﹪溴化氢乙酸溶液中去保护基团,生成聚赖氨酸-聚乙二醇-聚赖氨酸三嵌段共聚物(PLL-PEG-PLL ),红外和核磁检测显示苄氧羰基已去除,并根据核磁结果计算出产物的聚合度。将PLL-PEG-PLL 和DNA 按电荷化学计量比(r =”lysineresidue”/”nucleotide”)进行混合后静置,形成复合物胶束。电泳检测证明r ≥1 时能够完全包覆。分别对细胞系SF9 和HEK293 进行转染,发现共聚物中聚阳离子片段长度不同,转染效果不同。对比Polymer3 转染不同细胞系,SF9 的转染效果要明显好于HEK293 。

聚阳离子 三嵌段共聚物 基因转染 基因载体 聚赖氨酸 生物相容性

周芬 付铜权 程时远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湖北大学,武汉,430062

国内会议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北京

中文

200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