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分子链结构调控及其对酰亚胺化反应的影响
苯乙烯(St)与马来酸酐(MAn)在传统自由基聚合中由于极易发生共聚反应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两者之间容易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Charge TransferComplex ,CTC)以及前末端效应的存在,所得到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 )往往分子量偏低且交替倾向严重。即使通过工艺方式的调节,如采用马来酸酐半连续饥饿滴加及较高温度下反应,也只能得到高分子量的无规结构SMA 。因此,用传统自由基聚合方法所得SMA 往往组成及序列分布单一,难以调控。随着”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关注苯乙烯与马来酸酐这一典型单体对,以期获得具有预定结构和组成、分子量可控且分布窄的共聚物。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 )技术由于其适用单体范围广,工艺简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同时,SMA 的酰亚胺化反应是制备耐热性苯乙烯-马来酰亚胺类共聚物(SMI )一种经济高效的工艺手段,其反应速度受位阻效应的影响很大。Hu 等人研究了不同种类胺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Padwa 等人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大分子链的位阻效应可能会影响其反应动力学,但这方面的深入研究尚未见报道。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活性自由基聚合 序列结构 酰亚胺化反应
刘赫扬 姚臻 曹堃 李伯耿 胡国华
国家重点化学工程联合实验室聚合反应工程实验室,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系,杭州 310027 ,中国 Laborator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s, CNRS-ENSIC-INPL, 54001 Nancy Cedex, France;Institut Uni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0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