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烯类单体自由基聚合过程中手性长程传递的初步研究

螺旋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手性结构。许多天然高分子如蛋白质、DNA 等采取螺旋构象并以此发挥生物功能。通过精密设计并经过合适聚合方法得到的合成高分子也可以具有螺旋结构,在手性识别、不对称催化、高性能光电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螺旋链光学活性高分子可从非手性单体经手性引发剂引发聚合得到,也可以从手性单体经非手性引发剂引发聚合得到。当采用手性单体合成路线时,单体分子中不对称中心与可聚合基团间的距离不仅影响聚合物旋光度的大小,而且决定旋光方向。配位、离子和易位聚合过程中手性从单体向高分子主链传递的规律已经有一些研究,但是对自由基聚合过程中手性传递规律的了解尚不多。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横挂对三联苯侧基的手性烯类液晶单体,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相应的旋光性聚合物;研究了单体、聚合物以及模型化合物的液晶性能和旋光性能。所有单体、聚合物以及模型化合物都具有热致液晶性。单体熔融后形成胆甾相液晶,具有选择性反射光的能力;模型化合物熔融后形成近晶A 相液晶,正交偏光显微镜下主要呈扇形织构和棒状多边形织构;聚合物液晶相结构尚需进一步判定。聚合物旋光度的大小和旋向依赖于手性中心在单体侧基上的位置,手性碳原子距离主链的距离越远,诱导能力越弱;距离越近,诱导能力越强。在某一距离范围内,处在距离主链奇数位上手性碳原子的诱导能力小于与它邻近的偶数位上手性碳原子的诱导能力。

烯类单体 自由基聚合 手性长程传递

吕晓村 刘安华 支俊格 宛新华 陈小芳 周其凤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北京

中文

2005-10-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