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太湖地区稻田主要种植方式径流氮磷流失及经济效益分析

近年来,面源污染源越来越成为水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耕地不合理利用(如种植制度不合理、过量施用化肥、过度耕作等)造成耕地的水土流失特别是氮磷流失对水源的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稻田是太湖地区农田的主要形式,在目前条件下,如何利用好稻田,使之保持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减少稻田氮磷等流失对水环境的污染,成为当地政府和群众关心的问题.为此,有关人员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在宜兴大浦进行了稻田不同种植方式田间试验,本文研究不同种植方式的稻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及经济效益,目的是为优化当地稻田的种植方式。

太湖地区 稻田 种植方式 径流氮磷流失 经济效益 耕作制度

朱普平 郑建初 常志州 陈留根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

国内会议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江苏无锡

中文

372-374

2006-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