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水肥供应状况对小麦蚕豆复合群体生长的调控

20世纪30年代,Weaver.J.E.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玉米、高粱等十几种作物的根系生长过程,并指出:”要科学地理解作物生产,就必须全面地认识作物根系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环境下的根系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根系的研究逐渐深入,使孤立研究地上部分生理机能转向根系和地上部分相互作用的研究.迄今为止,前人就单作条件下水、肥等外界环境因子对作物根系时空分布、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等的影响作了大量研究,但对间套作根系的研究,国内外均比较薄弱.小麦-蚕豆是西北-熟灌区一种新型农牧结合型间作种植方式,在增产增收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在其根系的竞争与补偿效应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西北干旱地区,土壤表层含水量较低,下层相对较湿润.而养分的分布则与之相反,由于枯枝落叶的归还及生产上的施肥均处于上层,所以深层土壤的养分含量远低于上层,致使干旱地区土壤中水分、养分的空间分布错位.本研究探讨水分供应状况及施肥深度对小麦蚕豆复合群体中组分作物根系生长的调控及其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上制定合理的水肥调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水肥调控 小麦 蚕豆 复合群体生长 农作制度 间作种植

郭丽琢 黄高宝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国内会议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江苏无锡

中文

333-337

2006-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