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论我国农作制度与农作学的发展与创新思路

自从20世纪50年代耕作学被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几代耕作学家长期致力于创建与中国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耕作制度理论和技术体系,通过与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农业资源利用与区划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等有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兼收并蓄,以农业生产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持续性思想,集成和组装了农学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创建了以土地用养结合为基础、以高效种植制度为核心、以农作物持续高产为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耕作制度和耕作学学科内容体系,特别是在作物布局、多熟种植、结构调整、农牧结合、旱地农业、培肥地力、保护性耕作等研究领域硕果累累,在我国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出了巨大的增产作用,赢得了显赫和长久的学术影响,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学科的高度重视与赞赏.然而,当耕作制度和耕作学的这些主要理论与技术逐渐成熟并作为常规生产技术在生产上被广泛应用时,标志着这些研究内容已成为耕作学学科传统的理论和技术,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集成来寻求学科新的生长点,创建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作制度和农作学学科内容体系,促进学科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农作制度 农作学 农业发展 农业生态学

李军 王立祥 贾志宽 杨改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国内会议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江苏无锡

中文

277-281

2006-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