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地区现代农作制度发展模式与对策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内蒙古共12个省(市、自治区).本地区位于我国的一级和二级阶地,以高山和高原地貌为主,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该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农业人口约占该地区人口的78%,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1%,耕地面积占全国的37.9%,草地面积占全国的55.8%,加上丰富的光照资源和生物资源,西部地区已成为我国棉花、烤烟、水果、花卉、畜产品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生态条件脆弱,农作制度和生产技术落后,该地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本文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针对西部地区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宜的农作制度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依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西部地区 现代农作制度 发展模式 耕作学 可持续发展
王龙昌 杨瑞吉 王卫卫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6
国内会议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江苏无锡
中文
266-270
2006-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