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从西方舶来的概念,一般理解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种阶段性状态或愿景,包括宏观层面上的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微观层次上的个人现代化,等等,在理解上因人而异,各取所需.从历史的进程上看,农村现代化在发达国家已经实现,在发展中国家进展不一.通常,农村现代化作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人口聚居、务农谋生的农村地域范围内,通过现代生产要素、工业生产方式和现代消费模式的引入,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交融而嬗变,在保留传统农耕文化、人文习俗的同时,由农业社会逐渐转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过程.农村现代化既具有全球性、趋同性,又具有区域性、多样性,包含着人类行为、思想、文化等一切领域的复杂变化,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经济学的视野来分析,农村现代化可具体描述为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农村资源配置、居民谋取福祉的阶段性演进状态,直接体现为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收入来源与就业方式及其三者间的有机协调与均衡,并从经济增长的最大化逐渐过渡到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它们是维系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一个核心.因此,本文从消费、收入、就业和人本论四个方面对我国农村现代化进行探讨,以期得出若干结论。
农村现代化 社会文明 现代生产要素 消费模式 居民就业 人本论
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江苏无锡
中文
13-17
2006-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