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农作制的演变机制——以河南省浚县为例
农作制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后半叶,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其主要成分包括环境、农业生物、产后升级元等.产后升级元指的是农业生产后增加农产品的产值或者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的一项活动单元,主要包括储藏保鲜、加工、流通等环节.因此,从农作制组成看,农作制是在自然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人工特征,这就决定了农作制的内涵.因此,农作制可被视为在一个区域或生产经营单位内,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各类农业生物组成的多种亚系统及其直接关联的产后升级元的稳定统一体(刘巽浩等,2005).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北方旱区中光热水条件较好的地区,是我国主要农区之一,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花生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作制的50年来的演变,以期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黄淮海平原 农作制 产后升级元 农业生物 农业发展
吴大付 任秀娟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国内会议
现代农业与农作制度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耕作制度研究会成立25周年纪念会
江苏无锡
中文
301-306
2006-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