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血栓形成是血管壁(包括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激活和凝血瀑布反应与抗凝、纤溶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凝血、抗凝,血栓、纤溶,纤溶、抗纤溶之间存在相互激活和相互制约、错综复杂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促栓与抗栓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血液在血管内呈流动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破坏,就会引起血栓形成或出血. 涉及凝血、纤溶的检查包括抗凝和纤溶活性的监测,凝血、纤溶物质抗原和活性的检测,和与凝血、纤溶有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检测3个层次.监测或检测指标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观察的性质、目的和(或)药物的作用机制来选择.本文内容包括: 一、血液学指标检测的应用 二、凝血指标及检测 三、内皮功能的检测 四、纤溶指标及其监测 五、血小板功能的检测 六、高凝状态 七、结果判断应注意的问题 八、床旁监测 九、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血栓标志物 临床应用 凝血指标 纤溶活性

许俊堂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100044

国内会议

2007全国心血管病实验室诊断与临床专题研讨会

济南

中文

9-12

2007-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