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广丰盆地新元古代火山岩的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华南早新元古代的地质演化是近10年来国内外地质界争论的一个焦点.目前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地幔柱驱动的大陆裂谷模式和活动大陆边缘模型(Li,et al.,1999;Zhou,et al.,2002).上述观点的分歧影响了对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以及重建模型.广丰盆地是一个发育在扬子地块东南缘的,保存完好的新元古代火山-沉积盆地.根据火山岩分布、沉积岩石组合和沉积相变化,广丰盆地的岩石组合可以划分为4个组,从下到上依次为:(1)桃源组:主要为基性-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2)翁家岭组:从河流冲积相变化到湖泊相,底部为火山岩砾石为主的砾岩,上部为湖相沉积砂、泥岩;(3)听门组:主要为河流相的长石石英砂岩;(4)刘源组:主要为滨海相的石英砂岩.上述4个组的岩石组合和沉积相反映很可能为逐渐拉张的裂谷盆地沉积序列,它们角度不整合覆盖在中元古代田里片岩之上,并被南沱组冰积岩覆盖(Wang,et al.,2003).广丰盆地的火山岩主要发育在下部桃源组中,其中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底部,酸性火山岩发育在上部.本次主要对广丰流纹岩的系统年代学、地球化学进行研究。

广丰盆地 新元古代 火山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地质学

李武显 李献华 李正祥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Tectonics Special Research Centre,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Crawley WA 6009 Australia

国内会议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南京

中文

444-445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