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会昌密坑山岩体的成因类型、冷却史及其对锡成矿作用制约的新认识
密坑山岩体位于江西省会昌县西南约40km处,该区为一晚中生代破火山,火山岩主要为上侏罗统鸡笼嶂组流纹质凝灰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口周围环状及放射状断裂发育,火口中心为浅成相的密坑山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中央岩株侵入体所充填.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该岩体与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内外接触带相继发现了岩背、淘锡坝、苦竹岽、矿背、上湾等一批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或矿点,表明这一岩体对成矿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前人对该岩体的地球化学及相关锡矿(特别是岩背锡矿)的成矿特征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朱正书,1990;熊小林等,1994;沈渭洲等,1996;Liu et al.,1999),但尚缺乏高精度的成岩与成矿定年资料,此外,对岩体的成因类型归属也存在分歧,因而从总体上制约了对该区锡成矿作用的认识.本文在对岩体元素-同位素组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岩体的成因类型归属,并结合成岩成矿年龄的精确测定,探讨了岩体的冷却历史及其对锡成矿的制约。
江西会昌 密坑山岩体 岩石成因 冷却史 锡成矿作用 成岩成矿年龄
邱检生 蒋少涌 胡建 McInnes B I A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及成矿作用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 CSIRO Exploration & Mining,Australian Resources Research Centre,Kensington WA 615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52-154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