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国外发动机油低温性能测定方法的发展概况

发动机油的使用性能是随着汽车设计和操作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40年代前,汽车发动机体积大、功率低,运动部件间的公差大,道路状况不好,不适于长途、高速行驶,汽车发动机对润滑油的要求不高,纯矿物油即能满足发动机的润滑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汽车向大功率、小体积的方向迅速发展,加之含铅汽油的使用,纯矿物油已不能满足发动机的润滑要求.50年代中期,为了避免汽车随季节的变化而更换机油所带来的不便,出现了含高分子聚合物的稠化机油(多级油),这种油可提高机油的粘温性能,满足冬、夏通用的要求,但却使机油的低温流动性变得十分复杂. 研究表明,多级油的粘度会随着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用通常的毛细管粘度计无法对低温粘度进行准确测定.从60年代开始,国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发动机油只有在具备了低温启动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低温泵送性能,才能使发动机启动成功.近40年来,建立并完善发动机油低温性能测定方法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研究我国发动机油低温性能测定方法的制定概况。

发动机油 低温性能测定 润滑油 多级油 油品粘度指数 低温泵送性能

陈延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中国石油润滑油科技情报站2001年年会

北京

中文

72-76

200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