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丝核菌新融合群的初步鉴定
双核丝核菌Binueleate(Rhizoctonia spp.),有性态是角担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通常以菌丝和菌核的形态习居于土壤,其中有许多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可引起作物根腐、茎腐、猝倒和纹枯等.双核丝核菌遗传分化与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长期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丝核菌类真菌特殊的形态特征及用于分类的孢子难以获得等使其分类和鉴定相当困难.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菌丝融合群分类法是该类真菌最成功的分类手段,1995年在第二届国际丝核菌学术大会上确定双核丝核菌融合群以英文字母编号(AG-A-AG-Q)为准不再使用其他编号,后来又增加了AG-R、S、T、V.菌丝融合群分类法不能提供融合群间或亚群间及融合群内或亚群内更多的遗传分化及系统演化信息.现代生物学技术为物种的分类和鉴定开辟了一种新途径,有关技术(如RADP、RLFP、rDNA多态性及序列分析和核酸杂交等)已成为研究包含丝核菌在内的真菌系统发育和进化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日益充实的核酸序列共享性数据库为物种系统发育和进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研究表明,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丝核菌系统发育的结果与现有的融合群的分类高度吻合.
双核丝核菌 融合群 遗传分化 遗传多样性
李博 谢甲涛 付艳苹 姜道宏 李国庆 易先宏
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湖北省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38-39
2006-08-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