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可能构造表现
大别-苏鲁造山带如何东延至朝鲜半岛,或者说在朝鲜半岛如何表现一直是国际同行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东延后与临津江带(Imjingang Belt)相对应,2、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东延后与沃川带相对应,3、认为大别-苏鲁构造带在黄海被一走向NNE的大型右行走划剪切带切断,然后经朝鲜半岛南面的石垣向北东延伸,而未经过朝鲜半岛;4、认为京畿地块(Kyonggi Massif)作为扬子板块的一部分,仰冲于朝鲜半岛中部,而临津江带和湖南剪切带是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与大别-苏鲁造山带相对应(Yin & Nie,1993);5、认为京畿地块随扬子板块一起向北运动,穿插于狼林地块(Nangrim Massif)和岭南地块(Yongnam Massif)之间(Chough et al.,2000).然而从沉积特征上看,京畿地块具有与扬子板块相似的震旦纪-第三纪沉积盖层,而岭南地块却具有与华北板块相似的盖层特征,前三种模式难以解释这一现象;后两种模式考虑到京畿地块与扬子板块具有相似的基底,所以提出,在晚二叠-早三叠期间,京畿地块随着扬子板块向北运动穿插在狼林、岭南地块之间,或仰冲于朝鲜半岛的中部,但缺乏必要的构造证据.本文试图从构造变形特征和构造年代学角度探讨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朝鲜半岛的可能表现。
大别苏鲁造山带 朝鲜半岛 构造地质学 沉积特征 构造年代学
侯泉林 武昱东 吴福元 翟明国 郭敬辉 李忠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4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