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 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蛋白、vimetin等染色.结果: 10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1例,误诊其他疾病9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梭形细胞为主2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0例HMB345、S-100蛋白均阳性,9例vimetin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结论: 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大便带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突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和痣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B45、S-100蛋白、vimetin,三者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黑色素瘤 肛管直肠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刘红胜 章美珍 赵再秋 翟梅娟 黄雅萍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杭州,311200
国内会议
安徽黄山
中文
166-167
2006-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