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应用抗感染药物时间间隔探讨与实践

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的各个科室,其中以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而抗菌药物--20世纪最重要的医学发现之一,对控制人类感染性疾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也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导致的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害.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以及耐药菌株特性的多变性导致临床发生抗菌药物治疗失败、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某些抗菌药物过早被淘汰和新抗菌药物开发极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国内外的抗生素专家甚至考虑抗菌药物发展是否已经进入了后时期(the post-antimicrobacteria).因此,研究细菌的耐药性趋势与新的抗菌手段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人类生存的重要课题,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前不久,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指出:1.有指征的应用抗感染药;2.查明感染病原菌,结合细菌敏感试验选用抗感染药;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用药物;4.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明确指出给药次数和间隔时间应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现就此问题加以阐述.内容包括: 1 药动学(PK)/药效学(PD)是药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2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药动和药效学特点 3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给药时间间隔 4 我院临床给药方法的现状 5 给药方法的改进

抗感染药物 儿科 药效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孙蓓蓓 李燕 赵真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210008

国内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

南京

中文

129-132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