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AV标记感染性克隆分子的构建
本研究应用已构建好的EIAV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载体(pOK8266)为模板,通过SOE PCR方法在感染性分子克隆载体的S2基因独特区内引入突变点,形成含有酶切位点(NspV)的突变体(P1P4).将突变体(P1P4)亚克隆至pBluescript SK(M13-)质粒,形成pB-P1P4中间载体;人工合成两条六个组氨酸的引物,作为标签,将其插入pB-P1P4中间载体的NspV位点,形成带标签的中间载体;用ApaI酶切pOK8266和中间载体,连接转化,构建带标签的重组感染性分子病毒克隆载体(EIAV-p8.2-HIS),经PCR、酶切和测序表明,六个组氨酸已插入pOK8266的S2基因内.分别转染驴皮肤细胞(FDD)和驴白细胞,将转染驴皮肤细胞收获物传至第六代,电镜下未观察到EIAV病毒;而将转染驴白细胞收获物传代至第六代时,电镜下观察到了典型的病毒粒子.提取前病毒DNA,PCR扩增P1P4片段,亚克隆至pMD18-T载体,测序证明前病毒DNA含有六个组氨酸,从而在体外获得了感染性克隆病毒株.本研究通过SOE法巧妙地对S2基因引入突变,插入HIS标签,成功地获得了标记感染性分子克隆,证明S2基因缺失突变株在体外巨嗜细胞上培养不影响其复制力,为野毒株和疫苗毒的鉴别诊断打下基础.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S2基因 标记感染性分子克隆
温建新 童光志 王金宝 仇华吉 涂亚斌
莱阳农学院,山东,青岛,266109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南,25000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
广州
中文
544-551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