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mdromes,ACS)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心血管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ACS由缺血发展到最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经过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梗、ST段抬高性心梗、非病理性Q波性心梗、病理性Q波性心梗.到ST段抬高性心梗时,发病随时间的丢失,心肌坏死不可避免,溶栓和PIC将”刻不容缓”.因此进行快速高效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危险分层,对于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04年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NACB)建议,对所有出现ACS相关症状的患者都应进行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ECG)等进行综合分析,方能明确诊断.而心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对诊断尤为重要,约有25%的AMI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约有50%的AMI患者缺乏特异性心电图改变,而即使ECG正常也不能排除MI和UA.可见血液生化检查为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室依据.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将开拓心脏疾病诊治的新前景”1”.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生物标志物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心肌坏死、心脏功能及炎症反应等过程.内容包括: 一、心肌坏死的标志物 二、心肌缺血的标志物 三、心脏功能标志物 四、炎症反应的标志物
急性冠脉综合征 生物标志物 心肌坏死 炎症反应
佟威威 刘勇 沈阳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110004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63-165
2007-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