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DPV强毒感染鸭肠道菌群的分子解析

应用ERIC-PCR法对DPV强毒株经不同途径感染20日龄鸭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直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对照鸭肠道内的菌群结构相对稳定,其中十二指肠和空肠的ERIC-PCR条带最少,盲肠最多.皮下感染24h和口服48h前,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没有明显变化;皮下感染48h盲肠、口服感染72h盲肠和回肠条带数量明显增加.皮下和口服及其同居感染鸭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条带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死亡鸭各肠段的条带最少.滴鼻及其同居感染鸭没有明显变化,表明DPV感染鸭的途径与肠道菌群的失调程度密切相关.对ERIC-PCR扩增条带中主带的测序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成为皮下感染鸭的直肠、口服感染鸭的盲肠(回肠和直肠)的优势菌群;口服感染鸭的回肠中一个未知菌成为优势菌群.

ERIC-PCR DPV感染鸭 肠道菌群结构 优势菌群测序

杨晓燕 程安春 汪铭书 齐雪峰 丁轲 陈孝跃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雅安,625014;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院,云南,大理,671000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雅安,625014;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 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禽病防治研究中心,四川,雅安,625014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

广州

中文

348-354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