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小麦黑胚病又称小麦子粒黑点病(black point of wheat),主要由链格孢(Alternaria)、离蠕孢(Bipolaris)和德氏霉(Drechlera)属真菌的一些种在小麦在灌浆期侵染,引起子粒胚部变黑的一类病害.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黑胚病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影响小麦子粒的外观品质,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小麦品质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的大力发展,黑胚病成为各类小麦优质达到国际的限制因子.由于黑胚病粒率超标,使商品小麦不合格,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引起小麦生产者、粮食部门和面粉加工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论述了于2004~2006年连续2年对黄淮海地区124个小麦品种进行抗黑胚病性鉴定,以评价这些材料的抗病性,为小麦抗病品种的选用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小麦黑胚病 小麦子粒黑点病 灌浆期 限制因子
何文兰 宋玉立 杨共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711-712
2006-1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