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预氧化对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去除影响的研究
利用静态批量和动态连续中试试验研究了不同预氧化工艺对北方某水库水的处理效果和相应的处理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预臭氧投加量的增加,砂滤周期会随之增长.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可以为水厂降低成本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颗粒数的在线检测来看,预臭氧的投加会导致粒径小于15 μm颗粒数的明显增加,而粒径大于15μm的颗粒数则明显减少,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臭氧量的投加情况下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表面形态,同时用X射线能量散射分析了颗粒物的成分.结果显示,臭氧对梭状或棒状硅藻和微囊藻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从砂滤除水浊度和颗粒数来看,0.5 mg/L是预臭氧的最佳投加量.预臭氧对于高锰酸钾指数、DOC、细菌等的去除均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臭氧副产物甲醛的形成状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使用臭氧工艺不会造成甲醛的超标风险.
臭氧预氧化 颗粒物粒径分布 给水处理 臭氧副产物
张君枝 杨敏 郭召海 山口太秀 卫立现 刘起峰 何士龙 曹楠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 富士电机有限公司研发部,日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内会议
浙江嘉兴
中文
282-289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