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兰州大气PM2.5致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兰州市污染性质不同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急性毒性损伤作用.方法: 采集兰州市4个不同污染区的大气细颗粒物(PM2.5)分析其金属元素含量并制成浓度分别为1.5、7.5、37.5mg/ml的混悬液,选择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四个区组、每区组3个剂量组,经气管切开灌注法对动物染毒,染毒24h后处死,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及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观察分析大鼠肺泡上皮细胞DNA拖尾长度及细胞凋亡状况.结果: 颗粒物金属元素质量浓度由高至低为:Fe>Mn>Pb>Ni>Cd,四个监测区PM2.5所含五种元素皆表现为工业区>居民混合区>交通区>相对清洁区;大鼠肺上皮细胞DNA拖尾长度及细胞凋亡率、坏死率随PM2.5染毒剂量增加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细胞DNA损伤程度及性质未见与颗粒物来源及成分不同而不同.高PM2.5剂量染毒条件下,大鼠肺泡上皮细胞代谢损伤程度开始随颗粒物成分不同而呈现不同差异.结论: PM2.5对大鼠肺泡上皮细胞有急性损伤作用且呈现明显剂量-效应关系.高染毒剂量致大鼠肺泡上皮细胞代谢损伤程度开始随污染来源不同得到的颗粒物成分不同而呈现不同差异.

肺泡上皮细胞 DNA损伤 细胞坏死 大气细颗粒物 环境污染

王燕侠 牛静萍 Noordin 陈晓燕 徐大琴 徐佳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所,兰州,730000 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研究所,兰州,730000;University Putra Malaysia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杭州

中文

258-264

200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