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合脱氮工艺在锦西石化润滑油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按统一标准进行生产始于1983年2月.当时执行的标准是原石油工业部颁布的中性油标准.1996年4月原中国石化总公司正式颁布我国润滑油基础油新标准(Q/SHR001-95).根据”七五”、”八五”期间润滑油攻关的实践经验及调制高档润滑油的需要,在参考国外各大公司相应标准的基础上,两个时期的标准均将”旋转氧弹”试验确定为衡量油品氧化安定性优劣的指标.因此,十多年来我国各大石化科研院所及各润滑油生产厂在提高油品旋转氧弹时间、探讨影响油品氧化安定性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特别对适于作为润滑油料的石蜡基大庆油更是做了重点、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庆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因素,除与其中油品中硫含量低有关外,还与氮化物含量高,特别是碱性氮含量过高,稠环芳烃及极性化合物没有降低至一定程度有关.可见,降低油品碱氮含量、相对减少天然有机硫化物的精制损失、保持较低氮硫平衡值(N/S平衡值)是提高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保硫脱氮”的工艺思想由此孕育而生,络合脱氮工艺也即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本文简介络合脱氮工艺及在锦西石化润滑油生产中的应用。
润滑油生产 润滑油基础油 络合脱氮工艺 油品旋转氧弹 氧化安定性 碱氮含量
丁大一
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240-246
2000-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