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膳食模式和心血管病的特点
本报告的目的是探讨中国膳食模式与心血管病特点之间的关系.资料来源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死亡统计、我国多中心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即国家六五到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结果,以及宏量营养素与血压关系的国际合作研究结果(INTERMAP Study,由美国心肺血研究所资助,中国、日本、美国、英国17个研究中心的合作研究,中国有3个研究中心参加).与西方人群相比,目前中国人群心血管病的特点是脑卒中高发,其中出血型卒中比例较西方人群为高,冠心病较低发,国内不同人群间发病率有很大差异.生态学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人群冠心病发病率的预测因素是舒张压、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体质指数的平均水平.和西方人群相比,决定中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和冠心病发病率较低的膳食因素是较低的总脂肪、饱和脂肪、膳食胆固醇和Keys脂质分值.人群的膳食脂质分值每增高5,血清总胆固醇均值升高约7mg/dl,冠心病年发病率约增高6.7/10万.人群脑卒中发病率的最强预测因素是舒张压水平,与高血压相关的膳食因素是高钠、低钾和低钙.人群日均烹调用食盐每相差3 g,人群舒张压均值约相差1.8mmHg,脑卒中年发病率约相差17/10万.每天人均摄人鱼类和新鲜水果增加各50 g,舒张压均值分别降低3mmHg和2mmHg,脑卒中年发病率约降低28/10万和19/10万.人群的脑卒中急性期死亡率(间接反映出血型卒中发病率)与日均膳食动物蛋白质摄入量呈显著负关联,而与膳食钠/钾比值呈显著正关联,此种关联独立于血压和体质指数.结论:在中国,预防心血管病的健康膳食应强调降低食盐摄入量、增加鱼类和新鲜水果蔬菜、保持低脂肪、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以达到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抑制冠心病发病率的上升。
膳食模式 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脑卒中高发 冠心病 发病学
周北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23-24
2002-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