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是颇具特殊性的学生群体,因为他们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教师的工作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小学学生健康心理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师范院校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与非经常锻炼群体在情绪、压力及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心境量表(POMS)>、<大学生压力反应测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1354名山西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1)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的运动锻炼现状并不乐观,经常锻炼群体仅占总人口的1/4左右.其中男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多于女生,女生中仅有11.59%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生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同学占51.58%.(2)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经常锻炼群体的总体情绪状态比非经常锻炼群体的情绪状态好,呈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群体在精力、自尊这两个积极情绪纬度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群体在紧张、愤怒、疲劳这三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 (3)山西师范大学学生非经常锻炼群体在压力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非经常锻炼群体在压力的行为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4)山西师范大学学生经常锻炼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体育锻炼 心理健康 师范院校 大学生

李东蕾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

国内会议

第8届中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

武汉

中文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