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艾滋病痞满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中医学认为,艾滋病的基本病机为外感疫毒之邪,正邪相搏,正不胜邪。感染后经过长达数年的潜伏,邪毒日盛,阻遏气血,而正气日渐亏损,气血不足,脏腑功能衰退,罹生杂变。抗病毒药物对胃肠粘膜刺激损伤,引起胃肠功能失调,产生消化道不良反应,综合脉证,应归属于中医学“痞满”证范畴。药物摄入,损伤脾胃,脾为太阴,多虚多寒,胃为阳明,多实多热,脾胃同病,病变过程中多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象。气血亏虚,邪毒炽盛,郁阻中焦,脾之清阳不升,胃之浊阴不降,气机痞塞不通,发为本证.痞满以胃脘痞塞不通,胸隔满闷外无胀急之形,触之濡软,按之不痛为主要证候特点。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本文将近年来对本病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艾滋病 痞满 辨证论治 中医药治疗

黄朝阳 周立华 唐梅森

河南中医学院艾病研究所,郑州,450008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2006年防治艾滋病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200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