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3例HIV/AIDS患者舌象分析
自2005年10月-2006年2月期间,我们对1323例HIV/AIDS患者和对照组778例进行了中医舌象采集,调查结果显示:HIV/AIDS组红舌(42.6%)、暗舌(15.8%)、绛舌(3.9%)、紫斑舌(1.8%)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同时HIV/AIDS组黄苔和黄白相兼苔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AIDS组腻苔(45.4%)、厚苔(40.2%)、霉苔(0.9%)、积粉苔(1.3%)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舌下脉络粗胀(13.8%)、青紫(5.1%)的出现频率高于对照组;HIV/AIDS组胖大舌出现频率最高,占19.8%,对照组出现频率为1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IV/AIDS组齿痕舌(10.8%)出现频率增加;HIV/AIDS组裂纹舌(6.8%)、花剥苔(4.8%)和镜面舌(1.1%)出现频率增多,同时HIV/AIDS组舌态萎软(1.1%)、振颤(0.3%)和舌下脉络细短(10.7%)出现频率增多;舌苔位置中部(9.7%)和中根部(9.6%)出现频率HIV/AIDS组高于对照组提示艾滋病病邪致病病位较深.通过对HIV/AIDS患者的舌象特征和分布特点与对照组比较可以得出艾滋病病病毒致病具有热毒、湿浊性质,湿浊最易困脾,致脾气虚弱,脏腑功能受损失调,使艾滋病临床症状极其复杂,病机多变,病势深重.
艾滋病 舌象分析 中医疗法
谢世平 程五中 潘万旗 许前磊 张淼 祝应俊
河南中医学院艾滋病研究所,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2006-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