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方法
韧性断裂构造形成时限的研究自提出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反应速率法、扩散速率法和应变速率法3种.最近的研究表明,对同一韧性剪切带,应变速率法和有限应变测量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均以104a为数量级,并且均随着糜棱岩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形成时限也均以104a为数量级,其差异是由构造动力学条件不同引起的.利用应变速率法所得构造形成时限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利用应变速率法测定构造形成时限是可行的.在超薄片厚度、不活动组份、糜棱岩化温度和最适用古应力计等的确定上目前仍存在争议.文中还对体积因子和糜棱岩化程度等对求算构造形成时限的影响以及构造形成时限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讨论.构造形成时限研究整体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只能达到半定量的程度,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有待于显微构造地质学、构造岩石学等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构造形成时限 应变速率法 韧性剪切带 糜棱岩
吴小奇 刘德良 李振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99-208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