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鄂西-渝东地区热史恢复及烃源岩成烃史

根据鄂西-渝东地区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热史恢复结果表明:该区在晚二叠世初期达到最高古热流(可达68~78 mW/m2,地表热流),从晚二叠世初到现今古热流持续降低,在侏罗纪末期古热流平均为~54 mW/m2(地表热流);鄂西-渝东地区中生界与新生界之间不整合面的剥蚀量可达1 700~4 000 m.成烃史研究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志留系烃源岩在晚志留世-早二叠世进入生油高峰,在早-中三叠世进入生气期,中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干气阶段,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晚志留世、二叠纪-中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而二叠系烃源岩在早三叠世进入生油门限,于中-晚三叠世达到生油高峰,在中-晚侏罗世进入生气期,晚侏罗世晚期进入过成熟,快速生烃时期是在早-中三叠世及侏罗纪.

热史恢复 剥蚀量 成烃史 鄂西-渝东地区

卢庆治 马永生 郭彤楼 胡圣标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昆明,650021

国内会议

2006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89-198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