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龙江多宝山超大型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和后期改造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的形成与加里东期的火山岛弧密切相关,并因海西期的岩浆活动进一步富集成超大型铜矿,在燕山运动时遭受改造.燕山期变形可分为两期,早期为陆内造山带发育及坍塌,构造线方向北东东,晚期为北东向断裂左行走滑.在此基础上剖析了铜山断裂的活动方式及对矿体的破坏.作为成矿期后的改造断裂,铜山断裂既切断了地质体、矿体和斑岩型矿化蚀变带,同时又起到了保护下盘矿体免遭剥蚀的重要作用.对铜山矿床成矿条件、特别是热液蚀变与铜山断裂”控矿”构造细节的配套研究表明:铜山矿区南部仍然隐伏着含矿蚀变环带的上盘,有矿体存在,为寻找超大型斑岩铜矿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事实证明:深入研究成矿构造控矿规律是行之有效的矿床预测工作基础,细致研究成矿期后构造运动是在已知矿区寻找新矿体的捷径.

斑岩铜矿 燕山期变形 铜山断裂 断失矿体 黑龙江西北部

王喜臣 王训练 王琳 刘金英 夏斌 邓军 徐秀梅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11003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黑龙江省地质勘查局,哈尔滨,151000

国内会议

2006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24-133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