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雅拉香波穹隆的构造组成和运动学特征

雅拉香波穹隆构造位于北喜马拉雅穹隆带,由上、下两个拆离断层分割成3个构造层.下拆离断层以韧性变形为主,其下的糜棱状片麻岩和花岗岩体形成穹隆核部即下构造层;上拆离断层以脆性变形为主,其上为低级变质的西藏沉积岩系及基性岩墙群(上构造层);千糜岩和糜棱状片岩构成上、下两拆离断层间的中构造层.穹隆构造内经历3期运动,第1和第2期的线理具有统一的北北西-南南东倾伏向,前者仅保存于局部下构造层,代表上盘向南南东的运动学特征,为早期构造变形,成因尚待查明;第2期为穹隆内主导线理,代表穹隆统一的上盘向北北西的运动.第3期低透人性线理向穹隆外侧倾伏,代表垮塌下滑运动.雅拉香波穹隆下构造层与高喜马拉雅岩系相似,下拆离断层为主拆离断层,中构造层可能为西藏沉积岩系底部经拆离作用形成,所以下拆离断层可能是分割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与西藏沉积岩系的藏南拆离系在北喜马拉雅的出露.雅拉香波穹隆早期(距今14.5 Ma±)可能经历了沿藏南拆离系的北北西向拆离,后期(距今13.5 Ma±)因岩浆底辟和剥蚀反弹而发生穹隆作用.

伸展构造 雅拉香波穹隆构造 北喜马拉雅穹隆带 藏南拆离系

张进江 郭磊 张波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育部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国内会议

2006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6-30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