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旋毛虫病及中欧合作研究进展
本文内容包括: 一、旋毛虫病一种新发与再发的人兽共患病 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人兽共患病,其不但可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身体健康也造成巨大威胁.人类主要通过生食或半生食含有旋毛虫的肉类而发病.当人生食或半生食人含有旋毛虫的肉类后,旋毛虫在胃液的作用下被消化脱囊释放出来,随继侵入肠粘膜,36小时后发育成成虫,雌雄交配后,96小时后产出新生幼虫,新生幼虫通过毛细血管及淋巴管经血液循环移行分布于全身.其中主要寄生部位为骨骼肌细胞,肌体内寄生时间长达30年或终生带虫.本病致死率并不是很高(1-2 %),然而由于虫体可在肌体内长期寄生,因此对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被感染者常终生带虫,通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常年肌肉酸痛,重者丧失劳动能力.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烧,面部水肿,肌痛,腹泻;症状往往持续数周从而造成肌体严重衰弱,重度感染者可造成严重的心肌及大脑损伤并可造成死亡. 二、旋毛虫病在我国及欧洲的流行病学特点 三、加强旋毛虫病检、防、治研究的重要性及意义 四、中法近十年来合作研究所获成果 五、酌待解决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合作的领域
旋毛虫病 中欧合作 人兽共患病 流行病
刘明远
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研究所,长春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34-337
2006-05-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