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含油气盆地层序解释技术——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为例
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核心技术包括沉积体系域表征技术、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和区域储层评价技术等.进入21世纪,我国更加重视层序地层学研究,特别在三维地震技术的应用、盆地坡折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前陆盆地层序地层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陆相沉积相和砂体预测的体系域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体系域的识别和体系域内应用地震技术和经典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和砂体预测.通过对七个泉地区地质录井和测井曲线资料分析,发现下干柴沟组下段可以识别出两个沉积体系域.体系域主要为湖侵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其中储集体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为扇三角洲砂体和深湖一半深湖浊积砂体.将测井层序分析结果和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相结合,按体系域进行地震属性分析和沉积相编图,预测出七个泉地区两个有利砂体分布区.配合构造特征,预测东南区的三角洲前缘和北区的湖底扇砂体能够形成岩性油气藏.
含油气盆地 层序解释 柴达木盆地 沉积相 砂体预测
吴因业 党玉琪 崔化娟 江波 郭彬程 刘忠 张启泉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敦煌,736202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13-23
200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