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周期中外源物质对大鼠乳腺内肥大细胞的影响及乳腺组织内组胺含量的研究
本实验将大鼠分为泌乳期和静止期,经乳腺局部或外周(脚掌皮下)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应用改良中苯胺蓝染色法(MTB)对各组乳腺及其引流(鼠蹊部)和非引流(腘)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以及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组胺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乳腺及引流和非引流淋巴结内的肥大细胞数量均为静止期显著多于泌乳期(p<0.01),乳腺中组胺含量也呈相同的趋势;泌乳期从不同部位引入外源物质后,乳腺及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而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量则略有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静止期从不同部位引入外源物质后,乳腺及非引流淋巴结内肥大细胞数均减少,而引流淋巴结内则随引入部位不同而有差别,乳腺引入时增加,而脚掌引入时减少.结果表明肥大细胞数量随生理周期的改变而增减的趋势与乳腺的发育、乳腺局部免疫状态及内分泌调节都有关系,而且不同泌乳阶段乳腺内肥大细胞对异物的易感性存在差异.
乳腺 泌乳期 静止期 肥大细胞 组胺
荆海霞 陈耀星 王子旭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武汉
中文
150-155
2006-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