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养猪业

明清时期的养猪业,和前代相比,在某种意义上讲,进入了一个较繁荣发达时期,这一新的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有深刻的关系,并给后世的养猪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明清时期,南方的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后期,大量的空闲地区被开发出来,种植作物.经济的发展,伴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增加的人口不能向其它地区转移时,于是就出现了人多地少的局面.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家畜的养殖就将受到限制,因为没有太多的地方供养家畜.江南的某些地区,由于”寸土无闲”,于是放弃了养牛,原来由耕牛作动力改由人拉着铁塔来犁地.但是猪是一个特殊的家畜,它可以舍饲,并且能够吃人不能吃的农副产品,且可以提供肥料.所以在畜牧业比重下降的时候,并没有被放弃饲养.明清时期养猪技术出现了一些进步,当然这里所说的发达,并不是育成了什么优良的品种,也不是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而是当时农书中记载的关于养猪的技术变得更加成熟,或者说出现了更多的关于养殖的著述,涉及猪等家畜的养殖.本文对此进行了介绍.
明清时期 养猪业 家畜养殖
徐旺生
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部,北京,100026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天津
中文
444-448
2006-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