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地区石炭纪碰撞造山期地质构造特征与成矿特点
北天山洋壳消亡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伊犁微陆块与准噶尔微板块产生陆-陆碰撞,根据碰撞期的研究观点,结合新疆天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特征,把新疆天山地区的石炭纪碰撞期划分为:早石炭世早期的主碰撞期,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为后碰撞期,早-中二叠世为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期.早石炭世早期有很小洋盆存在,从早石炭世晚期-晚石炭世为残余海,海水范围从早到晚逐渐变小,地壳不断抬升、成陆、造山.石炭纪为天山最主要的岩浆活动期,花岗岩类广泛分布于新疆天山地区各构造带,总体为钙碱系富钠型,少数为钙碱系偏碱型.主碰撞期形成铜铁矿,后碰撞造山期形成有铜铁、铜、金、锰、铜镍、铁、铜锌、铜(钼)、钼、铅锌、铜银、钨矿.
石炭纪 后碰撞期 地质特征 成矿作用 构造特征
董连慧 赵树铭 粟永新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地质调查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物化探大队,新疆昌吉,83110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475-478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