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塑性模型递进变形过程中表层褶皱演化特征及其控矿意义
本文以铜陵矿集区燕山期盖层变形为参考,建立上软下硬的多层塑性物理实验模型,并使其经历了先压后剪的递进变形,以解析板内变形中表层褶皱的演化特征.结果发现表层褶皱与下部褶皱演化特征完全不同,下部褶皱以早期整个区域尺度大型一级褶皱的末端顺时针旋转而形成”S”型褶皱,而表层褶皱主要是模型边部发育的小型褶皱的旋转、延伸、焊接而形成”S”型褶皱,从而表层一级褶皱的主体形态比下部褶皱更为复杂.由于所处层位的不同,使表层褶皱演化的力学性质和形成过程均与下部褶皱有重要区别;但受边界条件与下部褶皱的制约,表层褶皱与下部褶皱显示出整体一致的形态.由于表层褶皱与下部褶皱存在显著不协调之处,从而形成大量虚脱空间,利于成矿流体就位及成矿元素沉淀.
多层褶皱 矿集区 物理实验模型 成矿流体 成矿元素
王庆飞 黄定华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451-453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