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层间氧化带油气叠加改造铀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皂火壕地区砂岩型铀矿床为例
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皂火壕地区直罗组酸解烃、C有、S、Fe2O3、MnO、Ca、Ba、Sr及U含量在矿化蚀变带中的配置分析,认为Fe2OO3、TFe、MnO、C有含量的变化以及退色蚀变带中的有机碳残留体和绿色蚀变带中的红色残留体是该区直罗组发生古层间氧化作用的示踪标识,Ca、Ba和Sr富集于烃类气体诱发蚀变产物--碳酸盐胶结物中并与CH4、重烃同步增高,是直罗组发生油气还原叠加改造作用的地球化学响应.该区砂岩型铀成矿经历了古层间氧化带遭遇油气还原叠加改造作用后再发生二次叠加铀成矿作用的复杂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 古层间氧化带 砂岩型铀成矿 成矿模式 退色蚀变带
漆富成 秦明宽 刘武生 肖树青 王志明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93-396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