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阳高堡子湾金矿成矿机制研究
堡子湾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阳高山前破碎带二级构造大吴窑-胡窑张扭性断裂带西段.矿体产于华力西末-印支期隐爆角砾岩体内.矿区内以断裂为主,大吴窑-胡窑断裂带控制了华力西末-印支期岩浆活动和次火山作用的范围.角砾岩体受大吴窑-胡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交会部位控制,平面上呈透镜状、豆荚状或蝌蚪状,剖面上呈上宽下窄的不规则筒状.由于隐爆矿化的特殊机制,矿体在平面、剖面上的产状都呈现出不规则性.同时多出现在角砾岩体中麻粒岩捕虏体的边缘,以及捕虏体的下部,即表现出捕虏体的”压矿”现象.总体上呈现”上富下贫”的成矿迹象,”上部透镜状、下部脉状”的矿体形态.矿床成矿期次分为岩浆侵入隐爆期、热液期和表生期.在总结成矿规律,分析矿床成因基础上,建立成矿模式.
隐爆角砾岩 矿床成因 金矿 成矿机制
谭文娟 魏俊浩 姜寒冰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247-249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