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背景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是重要的金、稀有元素成矿带.作者将我国境内大兴安岭北部上黑龙江盆地和额尔古纳隆起区的砂宝斯金矿、小伊诺盖沟金矿等与俄罗斯赤塔州的达拉松、克留切夫等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探讨该成矿带内金矿床的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研究表明,上述矿床均受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控制,矿床形成于西伯利亚地台与蒙古-华北陆块碰撞造山环境;我国上黑龙江盆地区与俄罗斯东后贝加尔地区同属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中段,以中温热液矿床为主,矿床类型主要为造山型金矿床.

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 造山型金矿 地质特征 构造背景

武广 陈衍景 孙丰月 祁进平 李之彤 王希今 王宏博 李广远 庞庆帮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北京大学地质系,北京,10087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2

国内会议

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

南昌

中文

51-54

2006-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